起因於國語第三課
於是巫老師選擇這本書
希望透過簡單的文字敘述與插圖
讓孩子瞭解每天吃的白米飯
到底是從哪裡來的呢?
這些令人垂涎三尺的美食
都是米製品喔!
稻穀去了殼就是米
除了米飯
還可以做出許多好吃的東西
稻穀種在土裡
會發芽、會長大
一粒稻穀
可以種出一棵稻子
結好多好多的稻穀
那麼稻子是怎麼長大的呢?
在還沒有發明機器以前
農夫會和水牛一起耕田
現在呢
農夫則是先利用耕耘機將泥土翻起來
再利用曳引機將翻起來的泥土打鬆
這張照片是99.3.6在宜蘭三星所拍攝的
從前插秧是這樣的方式
好辛苦!
現在則是利用機器插秧
從綠油油的秧苗轉變為黃澄澄的稻穗
稻穀成熟了
農夫忙著割稻子
有的用機器
有的用鐮刀
再用脫穀機
把金黃的穀粒打下
金黃色的稻穀
像一座座金色小山
稻束曬乾了還可以做榻榻米喔
這張照片是99.3.6於宜蘭三星鄉所拍攝的
我刻意拍回來上課用的
那涼亭的屋頂
就是利用稻束做成的
這本書裡還提到稻草人
不過實地走訪鄉間之後
您將會發現
農夫不再以稻草人嚇跑麻雀
反而是在農田裡插滿類似競選的長條旗幟
旗幟隨風飄揚
似乎可以嚇跑麻雀吧
稻米發現記
則是92年5月時的教材之一
這是TOP945第8期的內容
當年我將稻米發現記的內容做成小書
充當補充教材
就是這2本小書
一張B4大小的紙張
就可以做成一本8頁的小書
擺在教室裡的紀念品
沒錯這本聯絡簿是柯大宇送給我的紀念品
聯絡簿上方的日期寫著92年5月30日星期五
作者現在是個國三生
非常斯文的一個男生
這是上學期末
大宇回學校時跟我拍的合照
另一篇日記是92.3.13寫的
大宇的爺爺當時在文化中心舉辦國畫展
巫老師帶全班去參觀畫展
右邊那幅畫是大宇爺爺送給我的禮物
左邊則只有題字
不過我在上方浮貼了一幅年曆裡的國畫
爺爺很會畫畫
奶奶很會跳舞
爸爸呢?
看圖就知道了
那媽媽呢?
我就不知道了
改天遇到她再問她好了
這些孩子都已經國三囉!
由左至右
達哲、美萱、郁文、大宇、晨宇、勝徽
祝福所有三班的孩子
都能考上理想的高中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