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媽的戰歌》
戰歌聲起,全球關注
毎個人心中,其實都藏有一個虎媽
書名取得多響亮呀!
讓人不想多看它一眼都不行
加上虎尾巴的插畫
頗有畫龍點睛的意味
只能說這本書的行銷手法果然是高招!
這本書是作者分享她教養兩位女兒的心得
只是分享
而不是育兒百寶箱
書中提及中西文化、教養孩子心態之不同
加上她的強勢作風
引起很多外國人的不滿
誠如封面的那句話『毎個人心中,其實都藏有一個虎媽』
毎個媽在教養自家孩子的方法、技巧、策略、想法
怎會相似,更不可能相同
虎媽有她的手段
妳我各有獨一無二的一套作風
符合自家人需求、習慣、思維
就好啦!
翻拍了幾頁作者留給女兒的紙條
閱讀這幾頁時
不禁令我回想起多年前一個學生的造句
一邊...一邊...
她寫著:「姐姐一邊彈琴,媽媽一邊拿竹子敲她。」
那年她一年級
姐姐則是音樂班的學生
各位莫笑、莫責怪那位媽媽
彈琴本應該是件輕鬆、愉悅的事情
但是對音樂班的孩子而言
面對同一首曲子
他們得一彈再彈
彈出靈魂、彈出感情
這需要花很多時間、精神
哪個孩子不愛玩?
要他們坐在椅子上
一而再,再而三
重複彈同一首曲子
反覆練習同一個段落
確實容易讓他們沒耐心
也因此才會出現上面那個造句
每每聆聽音樂班的孩子站在台上光鮮亮麗的彈奏樂曲
我就會想起這個造句
現在又多了一個虎媽
音樂班的孩子們辛苦了
各位家中有音樂班的爸爸媽媽們更是辛苦
書籍簡介:
所有的父母都想做對兒女最有利的事。西方父母盡可能尊重子女的個體性,鼓勵他們追求自己真正感興趣的事,提供正面的支持與培育的環境;反之,中國人認為,保護子女的上上之策,就是讓他們為未來做好準備,讓他們看清楚自己能做什麼,讓他們具備技能、好習慣,以及自信,因為這些是別人拿不走的。
虎媽認為,童年就是訓練期。對蘇菲亞和露露來說,這表示要上中文課、練習數學,每天還要練兩、三小時樂器(連出門度假也不間斷,周末時練習時間還要加倍)。然而得到的成果說明了一切:這兩個女孩子都是非常優秀的學生:有禮貌、樂於助人、成績優異;露露贏得康乃狄克州小提琴神童獎,蘇菲亞則十四歲就在卡內基音樂廳登台演奏。
然而在這些成就的背後,卻要付出極大的代價。虎媽在一次練習中,威脅要燒掉蘇菲亞的填充動物玩偶;從露露三歲起,虎媽就對這個任性的小女孩毫不留情,自此兩人的戰況愈演愈烈。然而虎媽對自己的要求和對女兒的要求一樣高,她的犧牲──付出大量時間和精力、甘心忍受傷心痛苦,在在表現出她對女兒深深的愛。
《虎媽的戰歌》顯露出東、西方教養世界觀的衝突,然而歸根究柢,這個故事說的其實是一個母親對兩個女兒所懷抱的希望,以及她心甘情願為投資她們的未來所做的冒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