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比賽名次尚未公告之前

與大家分享我那教案比賽的內容之ㄧ

也就是最後的結論

絞盡腦汁寫的

不是最好的

不過我已經盡力了

如今再次閱讀

真的寫得不盡理想

內容很長喔!

請耐心閱讀

曾經在生活課程的研習場次,聽了吳璧純教授提及:「每位生活課程的 老師,心中都有一個生活課程的圖像,只不過每個人的圖像長得不盡相同罷了!」

的確,在低年級待了十年,對於生活課程的見解確實是從主觀的老師說,逐漸進化成以孩子為主體,逐漸學習放下身段,傾聽孩子們的心聲。看著他們從發現問題、引起興趣,到尋找資料、共同解決問題,進而分享結果。這過程,孩子們玩得很快樂,學得很紥實,站在一旁引導並適時伸出援手的老師,看在眼裡更是雀躍不已。

在研讀一門新知識的時候,一般人採取的策略通常會是先粗步的全部瀏覽一遍,接著才是仔細的研究,企圖透過精讀習得其中的知識。西門國小這次自編的教案內容,就是希望透過孩子對鴨子的好奇心,進而將孩子的注意力聚焦在認識西門綠園的動植物上面。我們希望透過幾棵有趣的樹種,帶領孩子進入校園動植物,先起發孩子們的好奇心,再逐漸由粗淺的介紹,導引進入深層的探索。低年級老師的工作是啟發、是讓孩子樂於接近自然、是大範圍的簡介,接下來深層的探索則由中高年級專業的自然老師接手。我們一直都是這樣,傳承與接手,學群間的合作無非就是希望讓孩子得到更有系統的教學內容。

首先,老師必須培養並引發低年級的孩子將學習融入生活,並巧妙的讓生活與學習畫上等號。就因為這樣,我們的生活課程變成不僅止於課本的內容,反倒是加入了許許多多校園動植物的新發現。舉例來說吧!或許第一節下課小朋友發現蜂窩,並跑回教室告訴老師,下一節鐘聲才打完,老師可能馬上就帶孩子們小心翼翼的去觀察蜂窩。回到教室通常會有孩子拿出抽屜裡的小牛頓、親親自然……等叢書,與大家分享有關於蜂窩的相關知識。別懷疑!我們班的孩子果真是如此。

這一份教案的原始內容,其實不是這樣的。起初我們主觀的以老師為中心,設計了許多的教學活動。從前,或許就是跟著教案的內容一步接著一步進行。不過,自從參加了以學生為主體之生活課程研發課程之後,在活動進行之際,老師不再站在最前面發言,不再以老師說打頭陣。反倒是退一步站在後方,讓孩子們試著從觀察、探索、發覺問題,進而全班共同解決問題,尋找答案。兩種教案的編寫與實際教學,這中間的落差真的很大。因此,本教案不再以老師為出發點下筆擬稿,取而代之的是,一邊教學,一編修改教案,希望真的能夠達到以學生為主題,所編擬的教學架構與藍圖。

教學單元一:嘿嘿!我是誰?

可愛的小鴨子不僅孩子喜歡, 連 老師都想帶回家養呢!猶記得颱風夜裡,我和女兒還冒著強風去探視牠們,不過沒見到牠們。第二天早上,趕緊過去探視小鴨子的情形,還好,公園的婆婆收容了牠們,讓牠們小鴨子平安的渡過那次的輕度颱風。

萬萬沒想到可愛的鴨子躲得過天災,卻逃不過大野貓貪婪的血盆大口。一天夜裡,小鴨子全成了大壞貓的盤中飱。每天餵養小鴨子的婆婆,以及幾乎每節課跑去看鴨子的孩子們,個個傷心難過,日記裡全是悼念小鴨,討厭大壞貓的字句。

    幾天後的下午,生態池再度放養五隻新的小鴨子。老師聽聞該消息,便起身過去探查,可惜小朋友都放學了。


從學校帶了一些飯去餵養這幾隻新來的鴨子,起初小鴨子不敢靠近我們,更遑論進食!有趣的是,兩個小時之後,小鴨子非但不怕我們,竟然還緊跟在我後頭,似乎要跟我回家呢!莫非這就是鴨鵝的銘印現象?牠們把我當成牠們的鴨媽媽了嗎?有飯可吃便是娘嗎?真是太奇妙了!

第二天,老師趕緊告訴孩子們新鴨子的消息,正打算讓他們再觀察幾天、再陪鴨子玩幾天,老師再設計活動讓孩子更深入的了解鴨子,沒想到小鴨子再度被大野貓叼走了。為此,老師特地跟孩子們談了一節的生命教育課程,以及食物鏈、食物網的基本概念。

教學單元二:我的昆蟲朋友-小蜜蜂,嗡!嗡!嗡!


只要有花的地方,就會有漂亮的蝴蝶,以及令人不敢多加靠近的蜜蜂。雖然從小到大沒被蜜蜂螫過,不過潛意識裡,依舊敬畏牠三分。儘管如此,為了教學所需,每當瞧見蜜蜂採花蜜的畫面,還是會鼓起勇氣靠近牠們,並捕捉採花盜的迷人風采。

教案的原始設計本來只有觀察蜜蜂採花蜜,以及蜜蜂的分工情形。沒想到孩子們下課玩耍之際,竟然意外發現校園裡,出現了兩顆不同種類的蜂窩。因此,觀察蜂窩的外觀是臨時加入的課程。

    在蜜蜂世界裡,小蜜蜂有著簡易的分工藍圖,牠們沒有縝密的思考邏輯,但是卻有直覺的、理所當然的貴賤之分。每個蜂巢裡,只有一隻女王蜂。其他的雌蜂統稱為工蜂,牠們必須負責採花蜜、打掃蜂窩、餵食剛孵化的小蜜蜂。甚至當蜂窩遭受攻擊時,在必要的情形之下,牠們還得犧牲小我完成大我,也就是利用身上的針去攻擊敵人。說到這裡,有的小朋友會說:「工蜂好像是菲傭喔!」有的小朋友則是說:「我的媽媽就像工蜂一樣,好偉大!看來還是當女生比較好,可以受到別人的尊敬。」更有人會突然說了:「看來在蜜蜂世界裡,男生真是沒用啊!而且雄蜂沒有那一根捍衛家園的螫針。」小朋友的想法千奇百怪,還因此製造了許多「笑果」呢!

教學單元三:我的植物朋友-台灣欒樹、阿伯勒與鳳凰木、睡蓮


浪漫的秋天,一般人關注的是滿山遍野的楓紅,殊不知台灣特有種的台灣欒樹也挺美麗的喔!基於這個想法,加上生態池旁剛好也種了一整排的台灣欒樹,才萌生教孩子們認識台灣欒樹的想法。

和絕大多數的植物一樣,台灣欒樹先開花再結果,不過它的果造型蠻特殊的。在我還沒正式教台灣欒樹之前,班上一位小男生拿著他在圖書館所借的小牛頓詢問老師,書上的樹是否就是生態池旁邊的台灣欒樹。小牛頓以淺顯易懂、圖文並茂的敘述方式,介紹了台灣欒樹。老師順勢在全班面前讚賞他,表示他除了閱讀之外,還能兼顧觀察週遭環境的生態,非常值得大家學習。同時,老師也將以這本小牛頓月刊,當作介紹台灣欒樹的參考書。

    我們班的小朋友就是這樣可愛,每當老師分享了某隻昆蟲、動物,或者是一棵不知名的樹木,改天就會有小朋友前往圖書館,試圖尋找老師所說的那隻昆蟲、動物或是樹木。像是台灣欒樹的蒴果,在此之前,我也不曉得那是什麼,為師者還真要謝謝這群小朋友。因為「教學」的需要,所以老師必須事先找資料,並且重新學習。這足以印證了『教學相長』以及『三人行,必有我師』的道理。

虎頭山孔廟外的路旁,種了許多會開出一串串既像是風鈴,又像是葡萄的黃花串。西門國小旁也種了許多棵這樣的樹,他就是阿伯勒。小朋友表示阿伯勒的花很漂亮,看起來很浪漫,但是名字卻不好聽,感覺好像老爺爺喔!

    這一節課之所以將阿伯勒與鳳凰木擺在一起上,理由很簡單,純粹是這兩棵樹剛好種在一起,而且同時會結出長長、黑黑的東西,那是莢果。兩棵樹的莢果外型長得不一樣,而且一棵有毒,一棵無毒。其實,小朋友感到興趣的是,卻是莢果可以有什麼樣的玩法呢?就因為這樣,老師便將教案修改成類似超級比一比的遊戲,讓孩子們盡情的發揮想像力,把玩阿伯勒以及鳳凰木的莢果。

從一年級開始,只要發現哪一棵樹開花了、結果了,或是有新住民進駐西門綠園,老師就會帶著全班實地踏查、拜訪它們。或許是因為這樣吧!訓練了將近一年半,孩子們觀察動植物的敏銳度與發表能力相當的好。

就以觀察睡蓮並創作一幅睡蓮來說吧!在觀察睡蓮的時候,小朋友會發現每一朵花開的姿勢不一樣,開的花瓣數也不盡相同,有些閉得緊緊的,連含苞待放的成語都能脫口而出。甚至池塘裡的小魚,花苞上的金龜子,牆壁上福壽螺的卵,他們都能描述的相當完整。聽在耳裡,看在眼裡,感受在心底,老師真的很感動!

    在創作睡蓮的時候,更是令人無法相信那是二年級孩子的作品,老師要的不是百分之一百的寫實畫作,而是孩子們天真無邪的自然創作,而他們的確辦到了。

教學單元四:西門,娃!挖!哇!闖關遊戲

    該如何將七節課的教案,利用一節課的時間做適切的統整,那的確有點傷腦筋!幾位老師討論了幾次,最終決定就以闖關遊戲的方式,為本教案畫下完美的句點。

闖關遊戲不僅只是玩玩而已,他們必須記得蜜蜂打電報的飛舞方式。計時賽的項目,還要會看時鐘。同時,必須具備守規矩的態度。否則會被關主禁賽一次呢!

在鴨鴨向前行那一關,多數的孩子都是站著走,唯獨照片中的那位小女生,她認為蹲著走比較像鴨子走路。

在東挑西撿那一關,則是考驗孩子的細心與耐心。這一關可以明顯發現,平常做事細心的孩子,他能夠謹守遊戲規則,一次只撈出一顆乾蓮子。反觀粗枝大葉的男生們,湯匙裡總是混雜著紅豆、綠豆加蓮子,要不然就是豆子不小心散落滿桌子。

無論如何,闖關遊戲順利成功,孩子們也玩得相當愉快。

    期許所有的學習都能像生活課程這樣,快樂學習,幸福滿行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巫小屋 的頭像
    小巫小屋

    小巫小屋

    小巫小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