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自習跟孩子們分享了這一篇《想要與需要大不相同》

為「想要」與「需要」作進一步的觀念釐清

普查了全班同學

曾經因為「想要」某項物品

而利用哭鬧、撒嬌...等方式得逞

經過一段時間

玩膩了

後悔了的人請舉手

好多人哪

今天將這篇文章影印

讓孩子帶回家與各位家長分享

但我相信還有更多人想閱讀這篇原文吧

因此

花了一些時間將這篇文章打出來與其他家長們分享

內容如下

...........................................................................................................

        最近,與鄰居夫婦閒談,分享了他們對子女理財教育的經驗,讓人感觸良多。

        近日他們家的兩個孩子都要購買電腦;哥哥自己組裝,價格是筆記型電腦的3倍,可是,他們卻毫不吝嗇的支付全額;弟弟想購買新型袖珍筆電,他們卻分毫未給。

        面對不同的待遇,弟弟自覺委屈而抗議,於是父母仔細為孩子分析:哥哥因為在外地,念的是資訊相關科系,購買電腦是學習所需,也是累積能力的投資,在家庭經濟許可下,若能擁有最新配備,跟上時代的腳步,的確有其必要性;況且哥哥事前查閱許多資料,了解各產品風評、性能、價差,評估價格與價值是否等值,甚至還跑了展覽場、大賣場、店家,用心貨比三家。簡單的說,哥哥面對他想購買的商品,理性的作足分析比較,甚至擔心父母的經濟壓力,還主動提出要負擔一半費用。因此,父母評估哥哥是「需要」,而不是「想要」,加上他理性消費的態度,當然會使父母心甘情願的全力支援。

        但是,弟弟的情況大不相同,面對新潮的流行,他只著眼於看到同學擁有便想要,純粹受造型、色彩誘惑,忽略功能性的需求;更何況家中已有電腦,足以供他使用;對於弟弟享樂式的「想要擁有」,父母當然不願意隨孩子的慾望起舞。因此,弟弟購買筆電,必須全額自費,用自己的積蓄來滿足慾望。

        我當下覺得好奇:事情的後續發展,是否一如他們所堅持的原則?

        開朗的爸爸笑說:「經過分析『需要』和『想要』的不同價值後,弟弟不只毫無怨言,還上了一課:父母對金錢管理的價值觀」。媽媽接著說:「當我計算好半年結算一次的存款利息進帳,依例刷過所有存摺,哥哥的存款數字不斷增加,弟弟卻因為購買筆記型電腦,存款少了大半,加上買筆電的新鮮感漸漸消失,他對自己一時的衝動懊惱不已。」

        這對夫婦在生活中建立孩子金錢管理的概念,讓我不得不佩服。雖然他們謙稱原先也有些心軟,不忍心弟弟將一年的零用錢押注消費,但為了堅持原則,只好狠下心來。對於這樣的陣痛,我深信越早體驗,尤其經由生活實際經驗來啟發,往往更容易幫助孩子修正、檢討不當的金錢觀和消費行為。

        相較之下,時下有些父母對孩子有求必應,像是孩子的提款機,卻不知如何教導孩子為自己的財務負責實在令人為他們捏一把冷汗。正確的財富觀、理性的消費態度,是財務自主的基礎;不想要孩子成為金錢奴隸,就要在生活實例中協助他們釐清金錢的價值,為自己的財務負責。

文章來源:97.5.4國語日報家庭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巫小屋 的頭像
    小巫小屋

    小巫小屋

    小巫小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