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彰化縣鹿港鎮龍山里金門巷的龍山寺,在清乾隆四十二年(西元一七七七年),由鹿港的泉州郊商集資興建,供奉的佛主是從福建泉州晉江安海龍寺分靈而來,所用的建材跟建築都是來自泉州。

   鹿港龍山寺建築宏偉,佔地一千六百多坪,共有九十九個門,有戲台、拜亭、正殿及後殿,配有左右廳房,格式是模仿泉州古剎開元寺。

   前殿共闢有五個門,又稱「五門殿」,殿前的廟埕,是用泉州的花崗石鋪成,由於朝拜的信徒眾多,初時粗糙的岩路如今已經被信徒的腳步走出了光澤。

   五門殿中門有一對大龍石柱,採用「天翻地覆」法在福建雕刻而成,即是一龍盤旋在上,另一龍仰舞於下,雕工精湛,極具有價值。

   正殿拜亭的看架斗拱,又叫平身科溜金斗拱,以槓桿原理支撐屋簷重量,以求平衡,是力學與美學的結合。

http://edu.ocac.gov.tw/culture/chinese/HISTORIC/08/index08_c.html

古老的建築

鹿港金門館

金門會館全臺僅存安平、鹿港、艋舺三處
,而以本館規模最大、歷史最久,
近年重新整修後廟貌煥然一新

等        級:
類        別:寺廟
創建年代:清乾隆五十二年(西元一七八七年)

位        置:鹿港鎮金門里金門巷九二號
主祀神明:蘇府王爺
配祀神明:福德正神、諸府將軍

金門館原為金門會館,館內供奉金門人的地方神蘇府王爺,該神原祀於浯州嶼(今金門縣的金湖鎮)浯德宮,因此又稱「浯江館」。乾隆五十一年,林爽文起事,清廷派嘉勇公福康安來臺平亂,由當時的金門調度水師兩營助陣,水師官兵由浯德宮恭請蘇府大王爺神像,護軍渡海,登陸鹿港後,軍事順利,為感王爺神靈庇佑,於翌年在此捐餉建廟以祀。   

初時廟宇狹隘不敷眾用,浯人許樂三乃於嘉慶十年(西元一八○五年)獻地擴建,並由全臺水師暨鹿港船商捐助,規模始宏;道光十四年(西元一八三四年)由水師左營鹿港游擊劉光彩再捐帑擴建;後陸續在咸豐、同治、光緒年間及光復後都曾修建過;直至民國八十八年再度整修成今貌。

http://www.hlps.chc.edu.tw/~changhua/lugan/jinmen.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巫小屋 的頭像
    小巫小屋

    小巫小屋

    小巫小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