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新竹縣尖石鄉海拔一千五百公尺高山上的司馬庫斯可能是台灣最深僻的原住民部落。這裡在一九七九年才開始有電力供應,對外道路更在一九九五年底才開通。在對外道路開通之前,居民只能花數小時以徒步方式越過河谷到達新光部落,再利用當地的道路和外界聯繫、取得民生物資。在發現神木以及道路開通之後,初步解決了居民行的問題,觀光客也開始湧向此地,今日的部落已和昔日大不相同。http://www.smangus.org/background.html
發現巨木與道路開通
根據 1996 年林務局公布的排行,第二名和第三名的巨木都位於司馬庫斯的巨木區。這兩棵司馬庫斯的巨木都屬於紅檜,第二名的巨木周長 20.5 公尺,第三名的巨木周長 19.7 公尺。司馬庫斯巨木的發現並不是偶然,而是族人尋找許久的結果。
1991年司馬庫斯部落的曾振川鄰長等人到巴陵地區時,發現當地因巨木帶來的觀光業以及水蜜桃的種植而使生活大有改善。當天鄰長睡夢之際隱約聽到上帝指示在司馬庫斯也有巨木,之後鄰長想起先人所說往鴛鴦湖方向有紅水及大樹的事,於是在回到部落後發動本地居民前往尋找巨木,經過兩三個月的尋找才發現了壯觀的巨木區。部落透過各種管道對外宣傳,使巨木的存在為外界所知,少數遊客也前來一睹巨木的丰采。
巨木的發現也促使司馬庫斯道路的開闢得以展開。在道路開通之前,居民必須下山至塔克金溪溪谷,然後再爬上新光部落來對外聯繫,費時三至四個小時。民生物資也必須由人背著徒步上下山運抵部落。巨木發現後,新竹縣長范振宗前來視察,並指示儘快開闢通往司馬庫斯的道路。這條產業道路在 1995 年底開抵部落,將司馬庫斯的發展帶向了不同的階段。http://www.smangus.org/tuqi.html
從登山口步行至司馬庫斯巨木群
單程5公里
來回一趟就10公里囉!
聽說族人勇闖巨木群來回一趟所創下的紀錄是40分鐘
而一般遊客來回一趟大概需要4小時左右
猜看看巫老師來回一趟花了多少時間呢?
初入步道
首先出場的是〝桂竹竹林〞
從登山步道遠眺對面的部落
從內灣前往司馬庫斯
山路崎嶇
不知繞過幾重山、幾個部落
因此
對面的部落是?
或許只有當地人才知道吧!
壯觀的雲朵再度集結
傍晚或許會下雨吧
簡易的桂竹橋
簡陋的木橋
請靠右走
以免墜落左側的緩坡
一樣是簡陋的木橋
但由於左側較為險峻
因此
族人在左側築了一道欄杆
閃閃誘人的蕈類
少碰為妙
以免中毒
陰暗腐敗的落葉堆裡
白色的蕈類
格外引人注目
好特殊的一朵菇
一般蕈類的蕈褶應該是面朝地面
但是這一朵好特別喔
蕈傘的兩面皆有蕈褶
頂著紅色的蕈傘
或許更毒喔
真漂亮的山稜線
恐怖的碎石坡出現囉!
請小心慢走
以免摔落不見底的山谷
碎石坡的步道寬度不大
如果帶小朋友前往
得格外小心喔
除了桂竹林步道
一般都是這種步道
真是一把聰明的椅子
一堆建築用的木材
為了建造廁所
施工人員不知花了多少時間
多少人力
才能把這些笨重的建材扛到此地
清澈的溪水裡
滿滿都是蝌蚪
早上7:15進入登山口
8:45終於到達司馬庫斯的巨木群
累翻了!
花1個半小時終於抵達目的地
這是編號1號的巨木
為了證明自己的壯舉
拍張照片留念
樹根的寬度
大約等同教室的長度
夠寬了吧!
遊客中心的印章與照片就是這棵樹喔!
可見9棵樹裡
這一棵樹很重要喔!
記得一旁的告示牌上寫著
日據時期
族裡的婦人和小孩
為了躲避日軍
紛紛藏身於這棵巨木下
因此
族人把這棵救人的巨木
當作司馬庫斯的代表圖騰
盤根錯節的6號巨木
編號9號
最後一棵巨木
30分鐘繞完巨木群
9:16離開巨木群
10:46回到登山口
表示這10公里路巫老師只花了3個小時
但是如果加上參觀9棵巨木的時間
就應該是3個半小時囉!
或許是因為前晚沒睡好
再加上過於疲憊的關係
從司馬庫斯回秀巒的這24.6公里山路
我竟然下車狂吐了兩次
吐到膽汁都快吐出來了
好慘
接著右小腿也連續痛了兩天
不知是腿力太差呢?
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