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老師故事時間

時間:100年3月10日

書名:想念巴尼

無意間發現的一本書

係探討生命教育的繪本

還記得生態池裡的鴨子嗎?

放養兩次

兩次都被大野貓吃掉

為了增加下週五生活課程輔導團策略聯盟工作坊分享的深度與廣度

於是挑了《想念巴尼》與孩子們再度討論生命教育的議題

3/10的心情日記

有幾個小朋友寫了有關這本書的讀後心得

楊富棠

    今天老師給我們看了『想念巴尼』,主角是一個喜歡貓的男生。

    如果我是男主角我會把牠埋在牠喜歡的地方,並且將牠喜歡的東西跟牠一起埋葬。  

    每個人的生命時間都不一樣,有人活到一百歲,有人活到十歲而已,我要好好珍惜生活。

李昀庭

    今天老師讓我們看了一本書叫作:想念巴尼。

    這個故事讓我想到上個星期過世的大狗多多,多多從出生到現在都陪伴著我。

    所以大家要養小動物,就要好好的愛護牠。

楊馨茵

    今天老師叫幾位同學幫忙拿書,書的名稱是想念巴尼,這本書在說一個小男孩有一隻小貓,可是那隻小貓已經死掉了,後來小男孩好傷心,就像小鴨子死掉的時候一樣。

程立蓉

    今天,老師叫我和幾位同學去圖書館借書,老師說要借一本想念巴尼的故事書。老師讓我們猜為什麼要借想念巴尼這本故事書?是因為生態池裡的鴨子和這本故事書裡的小貓一樣到天堂去了。可是老師說:『鴨子到天堂去的事情不是大壞貓的錯,是人類,因為一定是有人把大壞貓丟棄,所以讓大壞貓流浪,所以大家要養寵物要陪他到他到天堂為止。

楊尚柔

    今天 巫 老師請我們去借一本書,書名叫做想念巴尼。

    到了圖書館我們借了想念巴尼,借完了以後我們交給給巫老師。

    巫老師先給我們自己看完了以後,才開始上課,老師說:『你們會害怕死亡嗎?』我們大家都舉手,老師說:『我們不用怕死,因為死是自然的......』

文建會兒童文化館《想念巴尼》動畫播放

網址:http://children.cca.gov.tw/garden/animation.php?id=200611A01

導讀:

兒童文學工作者 劉清彥導讀 ~ 死亡的真相和意義 
  一九三八年,美國知名的童書作家、也是《當下故事》(now and here story)創作暢導人瑪格麗特.懷茲.布朗(Margaret Wise Brown)女士,以一群在林間嬉戲的小孩發現一隻死去的小鳥為故事主軸,創作了一本樸素卻動人的圖畫書《The Dead Bird》,她藉由這個故事帶領小孩直視生命結束的樣貌,並且學習如何送別死去的生命個體。這本小書出版後,在仍是童話故事當道的時代,除了引發一陣討論的騷動外,也不斷盪漾餘波,激發往後的創作者以各種不同的故事形態和內容,引領小孩認識和思考死亡的真相與意義,也為有相同經驗的小孩受困的情感尋覓出路,尤其是透過貼近小孩生活和情感經驗的寵物死亡事件來搭建其間的理解橋樑。這本一九七一年在美國出版的《想念巴尼》,便是其中深具代表性的作品。

  故事一開始,作者便刻意將死去的貓隱藏起來,經由小男孩第一人稱敘述,直接進入他失喪悲痛的情緒。從他不想看電視(小孩對電視向來是有相當的依賴性),也不想吃自己喜歡的食物,可以清楚感受到失去心愛的貓咪對他而言是極不尋常的災難。接著,故事情節一方面循著這類主題的傳統軸線鋪陳:父母帶著小男孩一起送別和埋葬貓咪;另一方面透過母親鼓勵他回想和貓咪巴尼有關的十件好事,喚起存留在小男孩腦海中對巴尼的美好記憶,也在拼湊回憶的過程中得到安慰。

  接著,小男孩和鄰居小女孩對巴尼死後的歸處,有一段充滿童稚純真思維的對談。這是大多數小孩面對死亡情境時心中最大的恐懼,也是普遍存在於他們心中的疑問:「生命結束後會去哪裡?」作者雖然沒有給明確的答案,卻提供心靈與務實的思考線索和方向,小孩在思考和觀察中形成自己的信念和想法,也使疑惑不安的心更篤定踏實。

  故事最後,父親一邊帶著小男孩在花園裡種花,一邊和他討論生命形態的改變,幫助他明白死亡只是有形軀體的消失,生命還會以另一種方式繼續延續,就像死去的貓雖然埋在土裡,依然能在小男孩心中保有清晰的影像和暖暖的溫度,也會漸漸變成花朵成長的養份。父親強調:「對貓來說,那是個很棒的工作。」的確,工作對小孩來說是個強有力的概念,因為那正是父母離家外出、辛苦營生的重要原因。這樣的詮譯使小孩更容易認同貓的生命無論存在或死去,都同樣具有意義和價值。

  這本書的圖文搭檔都是美國非常著名的童書創作者,掌舵文字的茱蒂.威爾斯特是極關切家庭與兒童的詩人作家,她常常將自己和小孩的實際生活經驗和面臨的問題,用饒富詩意、慧黠又風格獨特的文字,轉化為活潑有趣、動人心弦和充滿自省能力的故事。她最有名的作品便是將自己小兒子所遇見的連串倒楣事蹟搬上書頁的《亞歷山大故事集》,它真實反應了小孩的處境,因而產生極大的共鳴。繪圖的艾瑞克.布雷格德擅長扮演文字伴奏者的角色,他利用沾水筆,細細刻劃故事蕭瑟的秋天場景和呈現角色的深沉情感,時而淡淡哀傷,時而俏皮風趣,忠實反應了作者營造的氛圍。從夕陽下大人小孩並排依偎的封面啟幕,到小貓輕快離去的封底閉幕,都是以背影來呈現不同的情緒轉折,使小讀者在和故事中的角色一同經歷死別的悲傷後,可以懷抱著對生命充滿積極正面的希望合上書頁。

  寵物死亡常常是小孩第一次被迫必須面對的生死衝擊,他們往往視寵物如家人,因此內心的傷痛絕不亞於失去至親,他們必須學習面對永久的失去和悲傷的情緒,對那些才要開始認識真實人生的小孩來說,這既是生命中無法迴避的重要課題,也是需要受到大人重視並陪伴共度的難關,唯有如此,他們才能從當中漸漸領悟生命的意義和價值,懂得珍惜生命。

資料來源:http://www.1945.com.tw/productlead.php?name=%B7Q%A9%C0%A4%DA%A5%A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巫小屋 的頭像
    小巫小屋

    小巫小屋

    小巫小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